610所——航空救生設計研究所(今天的航空工業航宇)

免費試用

中國航空研究院 2019-12-09

13766 0 0

1961年6月,組建成立國防部第六(航空)研究院后,當務之急是研制新機,但在新殲擊機還沒有眉目的情況下,組建專門的航空救生研究所還提不上日程。不過,已在五十年代后期,各主機廠就開始仿制各型蘇式飛機的彈射救生座椅了,112廠仿制了米格-17、米格-19、米格-21三個機種的彈射救生座椅,172廠仿制圖16飛機的彈射救生座椅,122廠仿制了伊爾28飛機的彈射救生座椅。還在第一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立后的九室設有一個救生裝備的研究設計專業組,這是我國第一個航空彈射救生裝備專業設計單元。

1965年1 月,六院建制不變,整體并入第三機械工業部后,已覺察到航空救生裝置發展落后于飛機研制要求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嚴重后果,開始考慮和著手建立航空彈射救生專業研究所的準備。1967年8月,六院決定組建航空救生研究設計所,為此召開專題會議,空軍四所,三機部122廠、320廠351廠,六院一所、四所、八所、十所及六院科研部等十個單位的22名代表參會。會議對救生所的組建方案、任務、規模、組建基礎及各主要單位協作等方面的關系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在六院的組織領導下,由六院一所、十所和三機部320廠、351廠513廠選派代表參加籌建工作,負責編制航空救生所設計任務書并進行相關工作。在1968年六院劃歸國防科委建制后,3月20日,經中央軍委和國防科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研究院發布命令,決定組建航空救生設計研究所,并授予該所代號第610所,所址定點于湖北省襄陽西門外泥嘴區盧家沖(距襄陽城8.5公里)。組建的人員來源,要求在601所、603所630所的救生專業設計研究和試驗力量基礎上擴建,加上第三機械工業部520廠所屬31研究所的研制力量,并從三機部各主機廠、所中接收一批專業人員。首任所長吳明,黨委書記趙式谷,副總工程師沈爾康。1968年8月610所在盧家沖建磚木結構臨時性工程600平方米,為后續基建及科研試制創造條件。


【建所初期基建場景】

在1969年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召開的“825”會議上,還特別提到滑軌試驗場,決定由610所籌建。研制航空救生設施或產品,就首先要把火箭滑軌試驗設施搞出來,它是保證飛行員安全必需的大型試驗設備,對飛機設計來說,其重要程度不亞于風洞、高空模擬試車臺。


【建所初期科研試制場景】

610所建所后,1969年即把火箭滑軌試驗場建設作為主要任務之一,著手籌備建設。經過論證提出兩個建設方案:第一方案滑軌長6公里,但留出10公里余地,最大試驗速度3倍音速;第二方案是長10公里,3倍音速以上,試驗場地址,初步選在湖北襄陽縣張灣區上梨園至王山坡一線。三機部領導小組批復同意按第一方案在襄陽建設。當年11月,鐵道兵進入施工現場,進行試驗場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1972年中央軍委葉劍英副主席批示同意610所《關于火箭滑軌試驗場建設問題報告》。1973年10月,由于發現滑軌試驗場地形不佳,無法解決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六院決定另行選點,已建工程后改為六院61倉庫。后在河南臨潁杜曲公社新穎河岸選定了一個狹長地帶,協助勘察的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同志認為該場址甚為理想。1975年六院審查同意,上報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和國防工辦申請改點臨潁,得到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和國防工辦的聯合批復同意。就在新點施工準備鋪開之際,發現該地段為淮河支流洪泛區,不適宜建滑軌,隨即停建,再另行選址。


【利用蘭考鐵路線做滑軌試驗】

1979年1月,三機部副部長兼六院院長徐昌裕出國考察發現英法兩國都沒有建設超音速滑軌,我國一開始就建3倍音速、6公里長的滑軌似無必要,也無把握?;貒蠓磸脱芯坑懻摚趶V泛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并向國防工辦、國防科委匯報后,提出試驗場的任務以航空彈射救生為主,兼顧其他;滑軌長度由原定6公里縮短到3公里,試驗速度由原定3倍音速減為1.2音速;同時在610所駐地周圍100公里范圍內另選新址。不久。六院將上述意見通知了610所,并要求試驗場建設地址盡量在襄樊地區選點,以方便工作。610所再次選址,經多處比較,認為距所80公里的襄陽縣楊擋公社比較合適。但六院發現該地土質為膨脹土,不適于建設試驗場,要求另行選址。1981年610所提出重新定點河南臨潁,六院未予同意。


【亞洲第一軌”——火箭撬試驗滑軌】

1982年六院被撤銷后,三機部第四設計院與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究治理膨脹土方案,經試驗用打深樁的辦法可以在輕度膨脹土的地區建設滑軌,遂決定在襄樊北部原三機部農場舊址進行建設,該處離610所不遠,交通方便,對滑軌的建設與日后使用管理十分有利。至此,定點問題獲得解決。


【在“亞洲第一軌”進行座椅彈射試驗】

1983年,國家計委將火箭撬滑軌試驗場列為國家重點項目,1985年7月,國家計委和國防科工委批準在襄樊建設火箭撬滑軌試驗場,建設規模為軌長3132米,火箭滑軌最大重量4噸,最大運行速度1.2倍音速。1987年8月,火箭撬滑軌試驗場正式破土動工,1992年滑軌工程完工,1993年投入使用,在以后的航空救生設備研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火箭橇試驗滑軌】

610所成立不久,在科研、生產方面成立了座椅總體設計研制、座椅動力、儀器儀表(包括光測、遙測)、情報資料、非標準設備研制(包括火箭撬設計研制)、試驗技術研究等六個研究室和一個包括機械加工、熱表鍛鑄和機動設備維修及非標準設備制造的試制車間。在科研中,先后研制出殲6Ⅰ、殲6Ⅱ方案座椅,遠程轟炸機駕駛員彈射救生座椅TY-1型、TY-1A型、TY-1B型、TY-1C型和TY-2型。其中,TY-I型座椅1970年底設計定型,由航定委命名為HTY-3型彈射救生座椅;TY-1A型座椅1984年設計定型,由航定委命名為TY-4型彈射救生座椅。


【TY-4型彈射救生座椅】

2003年12月8日,按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大集團戰略要求,610所與原520廠、原510廠重組整合為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航宇),610所代號不變;2019年8月,航空工業航宇牽頭513廠、351廠181廠組建的防護救生空降空投事業部正式掛牌成立。航空工業航宇是我國唯一從事航空防護救生/空降空投裝備研制的現代高科技企業,世界航空生命安全領域主要研發機構之一,已形成彈射救生裝置、個體防護裝備、降落傘、汽車全車鎖系列、航空運動休閑裝備等各專業綜合配套、系統集成的研發體系。為各型殲擊機、轟炸機、教練機及機組空勤人員研制的航空防護救生裝備,實現海上、寒區、沙漠、叢林、高原等等復雜環境下的安全救生,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外先進的現役裝機產品的技術水平,除裝備我國空、海軍部隊外,已出口到10余個國家和地區,被飛行員形象地稱之為“藍天上的諾亞方舟”。


【空降空投傘】

航空工業航宇依托救生專業優勢,積極推動技術鏈的橫向拓展,先后成功組織研制了重裝空投和戰車空投系統、神舟系列飛船救生船以及特種兵翼傘、空投型沖鋒舟、裝甲車水上漂浮系統、直升機浮囊、遙控浮空器、潛艇座椅等系列產品,實現了服務領域從單一服務航空向服務“陸、海、空、天”的跨越,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為創新我軍作戰模式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航空工業航宇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擁有員工3469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25人,其中高級職稱員工300余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員工42人,擁有“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技術”“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中國科協授予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五部委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先后有5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主持和參與編制了48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獲得有效專利65項,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總部科研及行政辦公大樓】

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拼搏努力,航空工業航宇的各類專業已經基本配套,技術上能夠滿足航空救生事業的需要,目前正按照“防護救生、空降空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發展愿景,向著航空救生強技術強國闊步邁進,站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為航空強國目標的實現繼續貢獻力量。

原文鏈接 : 點擊查看


評論 (0)


暫無評論

免費試用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將會盡快與您聯系
若當前手機號碼未注冊航空產業網,系統在您提交信息之后會自動為您注冊賬號
用戶密碼默認手機號碼最后6位